清湖渔夫:预言的幻象能PK现实的逻辑吗

日期:2015-03-04 来源:和讯网

   2014年底,随着卢布兑美元汇率的一路走低,特别是12月中旬的大幅下跌,西方国家和我国国内一些媒体,这些被西方资本控制的媒体,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卢布崩溃继而俄罗斯崩溃”的舆论浪潮,企图密切配合美国发起的制裁并且搞垮俄罗斯的战略步调。这些媒体,不过美国对俄战略上的吹鼓手,还是在翻炒“用预言去催生某种现实”舆论伎俩的剩饭。如果我们回顾历史,这种类似的企图误导舆论的手法并不鲜见。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美国和欧盟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因为利益分分歧和冲突而同床异梦,能够看到对俄制裁本身流于形式或者闹剧,能够看到美国最终陷在自己挖的乌克兰泥坑中难以善了,那么这种误导性的舆论浪潮也就愚不可及和荒唐可笑。

  统计方法能造成俄罗斯的经济下滑和崩溃吗?

  在这些舆论论调中,石油的美元价格的暴跌成为“卢布崩溃继而俄罗斯崩溃”论的主要基础。石油的美元计价与结算体系是石油商品的一种定价体系,但不是唯一的定价体系。而就我们所知,石油价格的计价与结算,不仅使用美元,而且在各个国家不同的市场还使用欧元、卢布、人民币和英镑。其次,因为石油交易与结算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工具有很多选项,参与交易的买卖双方(国家、企业和个人)是否愿意使用美元,那就是交易双方自己的事情,只要他们自己认为合适,两厢情愿,交易活动也就能够照常进行。

  在主导市场运行的资本势力归属上,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石油交易市场是被美国资本控制的,其市场范围仅限于美国资本能够影响到的交易活动。是否认可这种定价体系,成为以美元进行交易和结算的前提。虽然在目前美国资本及其主导的国际市场的交易总量最大,运用美元定价也最广泛,但是在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体系的资本势力,在这些资本势力主导的区域性市场,他们会用自己的货币而并不一定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和结算,比如中俄之间的石油及能源贸易就会使用人民币或者卢布结算,俄罗斯和欧洲可能使用欧元、英镑或者卢布结算。任何两个国家的相互贸易,不过是为了换得自己需要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只要他们认为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相互认可和采用什么币种和汇率进行交易,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一种观点认为,“作为重要能源出口国,俄罗斯出口总量中有75%为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资源也贡献了俄政府50%的预算收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跌,将使得俄罗斯经济陷入滞涨。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俄罗斯出口将损失324亿美元,该数额占俄罗斯GDP的比重为1.6%。而6月至今,国际原油已下跌了40美元,油价暴跌在5个月内使得俄罗斯GDP减少了6.4%。如油价维持在当前50美元/桶的价格,明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为-2%,通胀率升至9%左右。若油价继续暴跌至50美元/桶,俄罗斯会出现6%的衰退,通胀率高达13-15%,严重的滞涨使得俄罗斯面临崩盘的风险。”

  这两种观点,首先偷换了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价体系和标准。俄罗斯政府的预算收入的实现,未必是以美元作为收入形态的。比如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就可能接受欧元支付以避免汇率风险,同样向中国出口能源就可能接受人民币定价与支付;而且中国和欧洲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对象,具体交易价格的形成是中欧俄三方自己协商确定,绝不可能是美国人跑到其中代为制定,即使按照目前的汇率换算机制,与能源的美元价格存在差异,但是因为交易活动本身的交易双方主体和交易关系维度的特定性,未必存在倒差价的渠道,石油的美元价格未必能够影响双方交易意志和行为本身。其次,将商品价值统计汇总的计算的观念结果去置换现实的实物商品及其交易活动本身。就一个国家区域内流通周转的商品总量而言,可以用不同的货币标准进行价值汇总,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以相对于卢布升值的美元去统计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统计结果上必然是以美元计价汇总的数量减少,但是绝不意味着在俄罗斯国内实际存在的周转运动的商品总量的一部分消失了!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商品还是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商品,它们仍然在那里没变。

  我再举一个按照美元计算俄罗斯军费的例子。2014年10月的报道中,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科莫叶多夫透露的2015年军费开支是创纪录的32868亿卢布,相当于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看看那些媒体的算法)“这笔钱按照年初的汇率大约相当于940亿美元,在今年10月相当于840亿美元,而在汇率跌到谷底的那天,只相当于410亿美元!即使按照60卢布的“新常态”,这笔钱也只相当于不到550亿美元?”按照这种算法,俄罗斯军队从本国军工产业中以卢布采购的导弹、坦克、军舰…等等会减少!即使有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和设备,也只是一小部分,俄军的军备采购数量会到缩水一半的地步?这是真的吗?

  石油美元价格暴跌的背后

  美国页岩油气的发现与开采使得美国石油及相关液态油气迎来了近30年中的产量巅峰,日产量约1150万桶,这一产量接近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的产量。在网络舆论中,这一新变化同样被大肆渲染,认为美国的能源自给率提高,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降低,由此似乎稳固了石油本位制。这种说法同样是误导性的。对美国而言,石油美元本位制的意义和作用不是为了保障美国的能源供给,而是美国通过石油美元本位制从全世界聚敛财富和养活美国;美国是否依赖中东石油并不重要,对美国重要的是世界其他工业国家依赖中东石油或者欧佩克组织的石油供应。

  就美国的目前的油田成本而言,每桶石油的开采成本在100美元以上。在石油美元本位制的背景下,美国资本通过操纵纽约和伦敦石油期货市场,大幅度降低了石油的美元价格。此举同样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石油勘探与开采业(全部用美元计价和结算)。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因为石油美元价格下跌而休克,同样沉重打击了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再工业化和经济复苏多年努力。要理解这种“杀人未必会有一千、首先自损八百”的举动,我们有必要联系以下事实。2014年5月份,中俄签订价值4000亿美元的能源销售大单。11月27日召开的OPEC会议上,OPEC决定维持2015年日产量3000万桶的目标不变。欧佩克核心成员国沙特表示,其更关注国际市场份额,而不是限产保价。

  因为欧洲和中国的石油进口都有相当的部分来自于欧佩克国家,石油美元价格的下降,第一个意图当然是为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做空,获取投机利润,而且利润总额足以大到暂时牺牲页岩油气开采业、不惜打击奥巴马政府为了经济复苏的努力的地步;由此也可以看出金融资本势力在美国国内庞大到了其他资本市里必须让路的地步。第二个意图是为了制造价格落差,诱引中国、欧洲和其他经济体增加从欧佩克国家的石油进口,从而将这些石油消费者滞留在石油美元本位制内;第三个意图在于配合美国发起的对俄制裁,撕裂中俄、欧俄能源合作并且制造矛盾,竭力阻止它们在经济上靠近,进而抛弃美元本位制。为了石油美元本位制的生死存亡,美国资本可谓不惜下血本,为了保住石油美元本位制,损失一个页岩油业也在所不惜!美国因为自身综合国力的下降,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石油美元价格暴跌的用心昭然若揭,但是在企图与现实结果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就值得考量了。俄罗斯的石油收入损失的具体大小,一是看其出口石油中用美元结算的比例大小,二是看其出口石油计价与结算所选择的几个币种与卢布和和美元之间的相对汇差变化所引起的损失。

  夸大石油价格下跌“威力”和对俄罗斯经济的损害,不过是了掩盖美国金融资本势力集团在战略上的焦灼心理和混淆世界各国视听。这恐怕也是以石油美元价格暴跌为基础的“卢布崩溃继而俄罗斯崩溃”论的根源。12月9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将2015年WTI原油期货价下调至62.75美元/桶,Brent原油期货价下调至68.08美元/桶。美国能源信息署是不是在有意无意地为这些论调提供“证据”呢?

  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和“卢布崩溃”

  石油价格暴跌发生在中俄签订价值4000亿美元能源大单之后,而卢布暴跌则发生在乌克兰接受明斯克协议、欧盟从对俄制裁联盟中出工不出力和异心暴露之时。卢布暴跌是石油美元价格暴跌之后、美国继续遏制俄罗斯的步骤。

  因为卢布与美元之间的自由汇兑,卢布兑美元的外汇市场同样成为美国资本能够控制和操纵的市场。在俄罗斯的对外经济活动中,其主要部分面向欧洲和独联体国家,俄美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和贸易活动在他们各自的总体经济活动中可谓微不足道。因此卢布兑美元的市场交易总量远不及卢布兑欧元市场,这也为美国资本操纵对卢布的汇率攻击创造了条件,能够短期之内造成卢布兑美元市场的暴跌。所谓的卢布暴跌恶化俄罗斯对美贸易条件一说,实际价值并不是很大,因为俄罗斯对美出口的实际规模在俄罗斯外贸中的比例很小。从俄罗斯反制裁的举措来看,恰恰针对是美国输俄农产品(000061,股吧)和副食品贸易。同样,美国在制裁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向俄罗斯增加投资。反之如果俄美之间的经济关联的规模越大大,相互利益联结越深,制裁与汇率大幅波动的负面作用就是双向的,单方面行动都会掂量着来,在此情形下卢布兑美元汇率反而不会暴跌。

  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和“卢布崩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卢布作为一种国家货币,其存在依赖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国内市场,是这个国家市场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使用的前提在于俄罗斯国内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基于俄罗斯人在国内市场的交易活动中买回自己所需的商品。卢布的发行与流通依赖于其国内市场,并且以此为前提与另一个国家市场中的货币相交换。卢布与美元的汇兑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以卢布计价和结算的市场价值体系和以美元计价和流通的市场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两个市场观念体系中衡量标准的比例。卢布与美元的汇兑市场将这两个市场体系联结起来。毋宁说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就算是卢布和美元之间停止汇兑将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断开,也不意味着卢布崩溃,卢布在其国内市场上照旧流通使用。俄罗斯国内市场的生产与消费的相对平静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有关货币崩溃的事实,我们可以看看一战后的德国马克和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时的法币,所谓货币崩溃指的是它被所在市场中的所有人拒绝使用和抛弃,并且它所维系的交易关系处处断裂,市场体系瓦解。

  英国《卫报》报道说,在卢布汇率继续大幅下跌之际,许多眼见着自己的积蓄在不断缩水的俄罗斯人以冷笑话来发泄心中的挫折感,一些人则开始抢购商品。但报道也注意到,尽管卢布汇率屡创新低,但俄罗斯人的情绪总体上依然平静,几乎看不到什么恐慌迹象。报道援引一名退休金领取者的话说,她没有存款,所以也不必担心财产贬值,但她也抱怨说自己每月12,000卢布的退休金越来越不禁花了。

  同样,因为美元市场与卢布市场之间的相互贸易和投资活动有限,所为美元上涨推动俄罗斯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说法也是不靠谱的。俄罗斯国内物价上涨,非卢布兑美元暴跌所致。“卢布疯狂跌破生死线”也是这些媒体的自说自话;“1美元兑60卢布”作为所谓的俄罗斯经济的“生死线”依据在哪里?是不是美国人将卢布汇率打破这个线,俄罗斯人就不活了,美国人就此不战而胜??

  俄罗斯会崩溃吗?

  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12月21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所叙述的经济数字统计。在经济上,俄罗斯GDP2014年前十个月增幅为0.7%,估计全年数据是0.6%。外贸盈余增加了133亿美元,达到1484亿。在2013年的停滞后,工业生产稍微增加了一些。1-10月增幅为1.7%。失业率也很低,数据一度低于5%,现在差不多是5%左右。农业部门全年增长率会是3.3%。粮食产量达到了产量历史高峰——1.04亿吨。尽管金融市场出现了风暴,联邦预算今年仍旧确保了盈余状态,收入比支出多1.2万亿卢布,结余了 GDP的1.9%。九个月来,俄罗斯的人口自然增长了3.7万人。人口死亡率在降低而生育率在增加。就像俄罗斯政府承诺的那样,政府增加了对“母亲基金”的投入:在2014年给每个儿童补贴了429408.5卢布(这是每个孩子在出生后之后很多年陆续拿到的总额)。2014年有几十种工作岗位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的工资目标,包括学校教师,补习教师,社会教育人员,高校教师,医生,中低级医护人员,文化机构工作人员。在2014年,俄罗斯两次提高退休金: 2月1日涨了6.5%,从4月1日起又涨了1.7%。在2014年有11700个现役军人分了房子,另外有15300名军人得到了公务住宅。年度计划被100%的完成。央行的储备还有4190亿美元(外汇储备一般是以美元为单位统计汇总,但是绝不意味着储备的外汇全部是美元,其中10%是黄金1188吨)。政府的储备基金,在过去一年内增加了2.4-2.5万亿卢布。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资源。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气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以森林资源为例,俄罗斯林地面积约占全球林地面积1/5,即8亿公顷左右;全球木材总蓄积量约3800多亿立方米,俄罗斯就高达800多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木材总蓄积量的1/4。俄罗斯森林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成熟林和过熟林占绝对优势,因为俄罗斯林业采伐速度远远不及森林生长扩展速度,木材年采伐量约为1.3亿立方米,而实际可采伐量达5.51亿立方米,前者尚不足后者1/4,致使大片森林成为成熟林后仍得不到及时采伐而变成过熟林。事实上,苏联崩溃后,俄罗斯人仅仅靠卖资源也能过活,经济结构上虽然造成“荷兰病”,“荷兰病”也肇因于十余年来全球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处于高位。与美式的金融“荷兰病”相比,俄罗斯的能源“荷兰病”好治得多,苏联崩溃后的俄罗斯工业虽然不景气,但是其工业人口并未发生断带问题。

  在政治上,一个民族的众志成城对共济时艰弥足珍贵。拥有伟大文化传统、社会凝聚力坚强、国民意志坚韧不拔的国家,只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外来危机和冲击对这样的国家反而可能是国内团结和自我提升的发展契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俄面临国内武装叛乱、列强纠集的十余国干涉军的围攻和二十余年的全球性围剿,依然挺了过来,并且成功实现工业化;1990年前后,苏联崩溃和1998年金融危机,俄罗斯人依旧走了过来。目前俄罗斯的国际生存环境,远赶不上一战后和苏联崩溃后险恶,对于一个有民族生命力的国家,轻言其崩溃只会自取其辱。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制裁”下破产的先例,当然给受制裁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困难倒是客观事实。

  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民并未体验到“亲西方”的好处,相反,它们在痛惜联盟解体、国力衰落的同时,还受到西方的排挤和白眼;是普京主义让俄罗斯民族重拾大国地位和尊严。西方的制裁只能使俄罗斯民众更清醒。从有关媒体的采访看,“我们不怕”、“这不是一次了”、“俄罗斯卢布很快就会升值”等等,是俄罗斯民众的一致反应。10月25日至26日,全俄公共舆论研究中心在俄罗斯42个地区的130个城市进行了一项民调。俄塔社29日称,调查显示,73%的俄罗斯人认为美国是俄罗斯的头号敌人,82%的俄罗斯人认为,外媒对普京的批评意在摧毁俄罗斯。

  如果我们客观冷静看待,那么俄罗斯在暂时的困境中不会坐以待毙,而会进行调整与自强!从俄罗斯的国内反应来看,俄罗斯人恰恰不乏冷静。《南华早报》12月18日报道称,如果卢布继续贬值,俄罗斯可能会寻求中俄货币互换协议的帮助。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俄罗斯急需流动性支持,互换协议可能是一个理想工具。”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某研究员表示,当前的中俄货币互换协议不足以帮助俄罗斯度过难关,中国央行或许会同意额外增加150亿人民币,以显示中国对俄罗斯的承诺。但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并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应对目前的变局,尚未到动用这项国际金融安排的时候。这一点再次与媒体的“预言”相反。

  在2014年,俄罗斯央行为稳定卢布汇率,先后动用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如果处于持仓状态,其浮动亏损是肯定的;但是随着汇率变化,说最终的实际盈亏有多少还为时尚早,俄罗斯不妥协态度最有可能的是造成市场僵持,买卖双方的市场持仓对应性增长而实际平仓行为较少。至于短期恐慌性羊群行为所造成的长期对俄外资流出,流出的资本空缺有可能被东方和南方流入的资本替代,但是恐慌性羊群行为很少发生在这种资本身上。在极为不利的汇率变化态势下,这短期的不稳定的游资或者热钱如果外逃,才有羊群行为的特征,亏损也就实际发生恐慌性抛售的交易者之中;不过在卢布汇率暴跌的短期之内,除了俄罗斯央行与投机性资本对抗之外,实际发生外来热钱与兑换的量有多大,就值得思量了。外国长期对俄投资未必会轻动。

  渲染“俄罗斯崩溃”以及从“卢布崩溃论”的媒体和人群,甚至还类推出“人民币崩溃论”;他们都有一个潜意识,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国家和人民似乎都离不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似乎离开了美国体系或者与美国做对,就该崩溃,就无法活下去。看看历史上那些被美国制裁过的国家有没有谁崩溃就知道了。从古巴到伊朗,从伊拉克到利比亚,这些小国家被美国人封锁制裁了那么久,没有一个从内部崩溃的!殊不知全球化这种相互依存的人类生存体系只不过是被美国资本霸着主导权,而且因为政治、文化观念和区域经济的具体类型和特征的不同,全球化远未完成,反而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各种活动随着美国的衰落而逐渐增多。美国模式不是唯一的全球化模式;离开了美国主导,人类的全球化未必不会比现行的极端利己主义和推行丛林法则的模式和路径更好,更加能够推进人类的和谐共同生存与发展。

  渲染“俄罗斯崩溃”的媒体和人群也就是一些以美国为首西方势力的代理人、马前卒或者吹鼓手。他们沉浸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语义环境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没落中式微的破落户心态在这些人身上折射出来,这种心态中包含了没落中的不甘、今非昔比的心理落差以及在霸权渐失的现实中拒绝改变的偏执。他们的渲染和喧嚣留给世界的是这个时代噪音符。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